質量控制內部質量控制計劃做的實驗需要出報告嗎?像人員比對,儀器比對,檢測出來的兩個數據怎么評價?需要出報告。有允差法,用允差法,如果沒有可以用En值法,和T檢驗法。
質量控制對于初次認可的實驗室在認可前要參加能力驗證,那么CMA的實驗室在初次認定之前要參加能力驗證嗎?沒有找到CMA的依據這個建議還是要做一下的,在驗證能力上可以用尋求外部的手段來確定我們的能力。如果實驗室沒有能力全做,也盡量能做的都做。參加能力驗證和實驗室間比對都可以。起碼每個領域的典型項目要做一下。
報告請問如果出具的檢測結果在檢出限和定量限之間,該如何報結果?大于檢出限說明檢出了,小于定量限又說明定量不準確,這樣的話,能按計算的實際結果出數據嗎?如果沒有具體說明,那就報告實際測出的數據,然后備注上檢出限多少,定量限多少,然后數據結果注一下什么是檢出限和定量限,簡單說明結果的情況。
報告對于來樣檢測,就是說自己沒有去采樣,客戶送樣過來的,這樣的報告有什么注意事項嗎?舉個簡單的例子,某醫院送過來一瓶水,讓分析其中某一項指標,報告中能否體現客戶在送樣時記錄上留下的信息,比如采樣的地點,采樣的具體時間點,是否加保護了劑等等,另外有沒有對送樣單位是否具備此項檢測的采樣資質和能力有沒有要求?我們要備注只對收樣負責。聲明客戶提供信息我們也不負責核對真實性。即可。委托合同和報告中都要說清楚。另外客戶的能力不在我們的要求之下,所以不需要我們去驗證。
Z好不要體現,保證公正性,不讓實驗人員知道樣品是從哪里來的是誰的,避免區別對待。
原始記錄是按批次寫結果,還是每個委托單單獨一份原始記錄?建議每個委托單單獨一份原始記錄,如果客戶來查閱記錄,不能讓他看到別人的記錄啊。可以按批次做,但是在記錄整理時候,盡量還是要分開存放原始記錄。
可以,必須可以,技術負責人不要天天在辦公室呆著,不做實驗室的技術負責是很難長期的維持自己的技術能力的。
需要用設備比對的方法做重金屬Cd的含量檢測,用t檢驗分析結果,樣品前處理是可以處理一份樣測定N次還是需要單獨處理N份樣品測N次呢?
一些產生電子圖譜得實驗,輸入樣品編號時輸入錯誤了,樣品是一次性不可能再次檢測,手動把正確編號寫在圖譜上,記錄備注好原因這樣可以嗎?首先如果從事領域沒有特殊規定必須三級審核的那就是可以審核的。但是不推薦這么做,因為三級審核的目的就是為了審核自己沒審核出來的問題,如果自己審核自己那就達不到這樣的目的了。
留樣時,過了樣品時效的但未過公司規定的留樣期限的樣品需要留么?這個可以看看您內部文件是怎么寫的,一般文件規定會考慮到樣品本身的保質期。過了保質期再放著沒啥意義了。如果文件里寫的您感覺不合適,可以修訂文件哈。還有啊,這個樣品的保存期,也要在委托合同中明確。我們要滿足與客戶協商的保存期。